Entries by ntugarc

貧窮與居住不平等:新加坡與台灣的比較

What do inequalities look like in Singapore and Taiwan? In this workshop, A/P Youyenn Teo, Prof Liling Huang, and A/P Ke-hsien Huang discuss and compare how systematic inequalities are perceived and addressed in these two Asian advanced economies. A/P Teo is the author of 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 and the Provost’s Chair in […]

《逃離中國: 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

本次講座中楊孟軒教授將介紹他於2020年出版的新書《逃離中國: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Postwar Taiwan) ,本書探討外省人的離散、創傷經驗和歷史記憶,藉由他們在台灣流離處境的質變與集體「記憶的歷史」之形成與轉變,揭示這群政治移民和他們的後代「在地化」與「台灣化」的過程,並深入探討創傷歷史記憶與其相對應的倫理問題。  

《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

「發掘在表面失序的邊緣人群中,發現不為主流所知的生活世界」,一直是社會學研究傳統的一部分。無家者被認為如動物般原子化地活在都市角落,在內部仍擁有自成一格的次文化及社會秩序,互動也展現了特定規範與價值,並展現人性共有的愛、渴望、尊嚴、互助精神及意志。本書以在艋舺公園從事的民族誌為素材、從連帶分析的角度切入,呈現無家者生活各方面如何運用豐富且多樣的連帶,滿足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但是,因不確定性高的露宿環境、不穩定的經濟生活、社會汙名及歧視、制度性支持的缺乏,使得無家者之間這些豐富的連帶較一般人更顯脆弱。同時,圍繞著他們包括宗教、國家與「善心人士」的幫助網絡,雖幫助無家者獲得物質卻在尊嚴上面臨傷害。最終,不穩定且帶著貶義的連帶,連同窘迫的物質生活與絕望的存在感受,讓無家者的生活更形危殆。 此次座談將先由作者簡述本書梗概,隨後由輔大社會系吳宗昇老師、台大城鄉所黃舒楣老師與作者交換他們對該書的看法

可愛文化在台灣: 撒嬌概念在數位行動與政治傳播的意涵

撒嬌是什麼? 它與裝可愛的關係為何? 為什麼撒嬌成為一種文化? 又為什麼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 過去的研究常將撒嬌視為女性說話的一種方式,標示了許多依據性別而產生的日常語言使用特徵。本演講則以民族誌的方法,輔以文化研究的批判角度,打破性別的框架,將撒嬌視為台灣華語使用者一種普遍的柔性溝通方式,進而探求撒嬌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在數位行動與政治傳播上的應用與意義。除了觸及台灣選舉文化中的可愛元素之外,演講也會以近期的奶茶聯盟與戰貓外交為分析案例。  

緬甸家務工在新加坡:非正式遷移途徑的「轉換」功能與道德矛盾

本研究是附屬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ARI)TRACE計劃下的一個子計劃,主要探討緬甸女性如何經由非正式途徑前往新加坡從事家務勞動,及「非正式性」(informality)在跨國移動過程的功能與其衍生的道德矛盾(moral ambivalence)。外籍家務工可以從新加坡(接收國)獲得合法工作權,然而長期以來,緬甸政府(派遣國)禁止該國女性前往國外從事家務勞動,直到2019年4月才取消此禁令。即便如此,禁令期間仍無法阻絶緬甸家務工跨國移動的趨勢。 本次演講是根據研究者在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之間多次往返緬甸與新加坡之間從事田野調查的經驗,檢視「非正式性」在招聘、培訓和派遣階段的功能及非正式仲介(informal broker)—其中許多是前緬甸家務工—如何利用接收國與派遣國之間相關規定的雙邊差異,創造一個協商的空間,將經由非正式管道的緬甸家務工「轉換」為合法的移工,此過程亦可視為管理風險和跨國移動過程中不確定性的一種手段。

About the NTU-Kim Koo Professor

Professor Ching Kwan LEE is a sociologist in the Sociology Department at UCLA. She is also the series editor of Cambridge Elements in Global China, and a convener of the Global Hong Kong Studies @UC initiative.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global and comparative issues such as labor, political sociology, global development, decolonization, comparative ethnography, Hong […]

【一起來亞比!】S2EP4 誰的社會運動?為什麼要研究?社會運動的階級、科技與研究議題 ft.何明修

為什麼、如何研究社會運動? 是誰在參與社會運動?一個運動中的階級因素會如何影響運動的展開和進行? 曾經作為運動推力的重要資訊與科技物,如何在近年的裡快速地成為資本與政權壟斷的武器? 台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關注社運十餘載,將從台灣的勞運、環境運動到香港反送中談談作為研究在運動現場與歷史中看到的現象與議題。 主講人:何明修,臺大社會系教授。研究關注政治社會學、社會運動、勞動社會學。近期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動態。 主持人:鍾瑋芸,亞比中心研究員。近期研究關注疫情衝擊下的家庭動態。 一起來亞比於各大平台都上架囉!: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oE75M (會稍晚上架) SoundOn:https://reurl.cc/0EM6jA Spotify:https://reurl.cc/pLeZxb KKBOX:https://reurl.cc/XLK54e

【一起來亞比!】S2EP3 邁向低碳社會的「公正轉型」:減碳的社會學議題 ft.劉仲恩

「減碳的趨勢其實會對社會不平等有很大的影響,從事高碳排產業的勞工勢必會面臨產業轉型;氣候變遷帶來災害,不管是高溫還是強降雨,都會衝擊到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人。在這過程中其實有個概念叫公正轉型:如何在低碳轉型、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不要遺落任何一個人。」 減碳其實像減肥?看似「科學」的能源議題背後,其實涉及更多資源與社會分配的問題?大量仰賴能源進口,國際處境又弱勢的台灣,要如何推動和落實能源轉型? 化工領域出身的劉仲恩老師,為什麼最後會在社會學領域尋求對環境議題的討論呢?趕快點開本期的一起來亞比聽聽仲恩老師的說法! 一起來亞比於各大平台都上架囉!: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oE75M (會稍晚上架) SoundOn:https://reurl.cc/0EM6jA Spotify:https://reurl.cc/pLeZxb KKBOX:https://reurl.cc/XLK54e 本集主講人: 劉仲恩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亦是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合聘教師。研究興趣是透過社會學的視角研究氣候變遷與各種環境議題,特別關注台灣的公正轉型與碳定價。 主持人: 鐘瑋芸 現任亞比中心研究員,研究關注台灣疫情下家庭的影響與衝擊。

【一起來亞比!】S2EP2(下)性平運動(#MeToo)在東亞 ft.黃長玲

「MeToo運動之能夠出現,我們要記得是因為媒體在這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你會很驚訝東亞最強韌的MeToo發生在韓國和中國。」 2017年由Jodi Kantor與Megan Twohey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深度報導掀開了潘朵拉盒子,讓全世界在#MeToo這個標籤底下開始了一系列對權勢性侵的吹哨與抗爭。不過,東亞的國家的狀況也都相同嗎?民主程度越高的國家裡MeToo運動就會越強韌嗎?如果我們說台灣有或沒有MeToo運動,其描述台灣的經驗與條件又是甚麼? 在本週下集的【一起來亞比!】黃長玲老師將細談韓國、日本、中國以及台灣裡MeToo、婦女運動、婦女參政的現況與發展的不同。 *部分平台有節目資訊缺漏是因為要等待發布平台統一更新內容 一起來亞比於各大平台都上架囉!: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oE75M (會稍晚上架) SoundOn:https://reurl.cc/0EM6jA Spotify:https://reurl.cc/pLeZxb KKBOX:https://reurl.cc/XLK54e 主講人:黃長玲 台大政治系教授,曾擔任多項性別平權運動組織的成員,長期關注性別政治與東亞政治比較研究。

【一起來亞比!】S2EP1 台灣太太,烏鴉媽媽?德國婚姻移民的制度與挑戰 ft.徐婕

你知道德文裡的「烏鴉媽媽」是什麼意思嗎? 來到德國的太太、媽媽們,第一個挑戰可能是會不會烤蛋糕? 看似強調技術、人才導向的德國移民制度與課程裡,藏著什麼樣的性別、文化與國族的階序與挑戰? 全新一季的【一起來亞比!】第一集邀請徐婕老師來談談從臺灣、中國來到德國的技術、婚姻移民女性可能的景況和挑戰,也透過分享自己於德國求職、育兒的經驗看到德國文化融合制度,背後潛在的性別與國族的結構與階序。 徐婕老師於2018~2021年間擔任亞比中心的研究員,不僅承擔多項國際合作工作,也在社科院與社會系開授遷移、族群等英語課程,對中心貢獻巨大。徐婕老師目前於新加坡St.Gallen大學新加坡分部管理學院擔任助理教授,祝徐婕老師未來順利~ 主講人: 徐婕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亞比中心研究員,現在於瑞士St.Gallen大學新加坡分部擔任助理教授。研究關注家庭、遷移。著有Family Migration and the Path to an Occupation一書。 主持人: 藍佩嘉 臺大社會系教授,亞比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