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ntugarc

「新生殖科技與全球組裝:亞洲比較觀點」國際研討會

近年來亞洲各種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新興發展,包括東南亞與印度蓬勃發展的商業代孕,吸引中港日韓不孕婦女的台灣捐卵市場,丹麥輸往國際(包括亞洲)的精子銀行,東亞各國以助孕科技補助作為少子化政策,醫界推廣單身女性凍卵等等,現象複雜豐富且牽動社會神經。本研討會,邀請台日韓美澳與丹麥的學者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以亞洲比較觀點探索這些極具挑戰性的議題。

跨國宗教傳播工作坊

世俗化理論曾言之鑿鑿預言將衰亡的宗教,如今不但持續茁壯,更在全球化的時代下隨著移民的腳步及新媒體的發展,展現豐沛的跨域移動能量,其形成的跨國網絡影響許多地方的社會形態及文化地景。本次工作坊將聚焦在這種跨國宗教傳播過程,以不同的案例討論其背後的啟動、中介、連結機制,以及本地社會如何回應這些宗教傳播帶來的影響。

East Asia Sociologist Workshop

每年夏天,台大社會系與京都大學、首爾國立大學輪流舉辦三校學生的論文發表與學術交流。今年擴大舉辦由三校老師與博士生報告的圓桌會議,討論台日韓三國共同面對的重要社會議題:勞動力彈性化與青年就業、女性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以及婚姻與勞動移民。講座對外公開,以英文進行,歡迎參加討論!

About the Lecture Series

Professor Gi-Wook SHIN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ented his latest research during the week-long Gi- Kim Koo-NTU Professor Lecture Series. His research offered new explanations for the rapid post-war development of Asia-Pacific countries by focusing on how these countries train, recruit, retain, and utilize high-skilled nationals and non-nationals, i.e. talents. He argued that human resources were […]

About the Lecture Series

Professor Gi-Wook SHIN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ented his latest research during the week-long Gi- Kim Koo-NTU Professor Lecture Series. His research offered new explanations for the rapid post-war development of Asia-Pacific countries by focusing on how these countries train, recruit, retain, and utilize high-skilled nationals and non-nationals, i.e. talents. He argued that human resources were […]

2021 SNU-NTU Asian Migration Workshop

臺大亞比中心與首爾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在7/1(四)所共同舉辦線上工作坊:Asian Migration Workshop圓滿結束,邀集來自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四地的學者交流亞洲國際遷移的學術新發展。因應疫情,本次工作坊以線上會議方式舉行,包含Marriage Migration、Migrant Workers兩場發表,以及一場討論COVID-19如何對遷移現象帶來影響的圓桌論壇。 在「婚姻遷移」的議程中,四位南韓與台灣的學者分別從政策、發展、旅遊凝視、勞動市場等角度探討婚姻移民的經驗。Minkyung Koh讓我們看到南韓以「多元文化家庭」為口號,但其實並不重視移民文化的婚姻移民政策,HaeRan Shin與Thi My Hang Bui分析越南海外移民對於母國在資金與社會文化上的回匯(remittances)如何形成了不斷延續的跨國族群網絡,黃宗儀討論香港女性對於台灣丈夫婚前基於旅遊經驗的美好想像與婚後的幻滅,而徐婕則分享中國與台灣的女性在移民德國後職場與家庭經驗的連續與斷裂。 會議的第二個階段則聚焦在因為工作而遷移的移工。藍佩嘉比較了台灣與日本對於照護移工的技術體制(skill regime),發現照護移工在台灣被當作替代的家庭成員,在日本則是被打造成專業他者。曾嬿芬聚焦留學生在台灣的經驗,他們被鼓勵留下來工作,卻很難取得好工作和長久的居留權。HyunJoo Jung則指出,南韓根據族裔與技術等級區分出移工間的不同階序,他們被給予不同的簽證,而在南韓居住的區域分佈也有很大的落差。 最後,在COVID-19一年多來席捲全球的情況下,四名講者在圓桌討論中從各國經驗討論移民在疫情下的處境。Jungwon Huh利用全球數據,探討族群與宗教多樣性對於防疫成果的影響,京都大學Wako Asato教授討論疫情對於日本不同群體移民的衝擊,來自新加坡的Yasmin Ortiga分析疫情之下菲律賓政府從過去鼓勵「出口移工」到限制照護移工出國的政策「大轉彎」,而藍佩嘉、王昱文則討論台灣在防疫的不同階段,移工面臨的弱勢處境和議價能力的起伏。 十場發表關注出於不同原因遷移的移民,既關注他們的主體經驗、生命軌跡與社會網絡,也批判性地檢視移民母國與移入國的政策體制,更因應時局討論COVID-19對移民的影響。儘管因為疫情無法實體舉行,Asian Migration Workshop仍豐富地呈現了亞洲遷移研究的重要趨勢與理論議題,並促成了各國學者間的深度交流,期望疫情盡快結束,明年可以進行線下交流!      

【亞比中心系列講座】鍍金的鳥籠: 科技,發展,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

演講主題:鍍金的鳥籠: 科技,發展,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 主講人:雷雅雯 Ya-Wen Lei (哈佛大學社會系教授) 主持人:陳東升(台大社會系教授) 時間:2024年01月05日(五)15:30-17:00 地點:台大社會學系319室 主辦:台大社科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演講大綱: 自2000年中期起,中國沿海省份面臨著勞動密集型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侷限。為了回應這些挑戰,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得到了加強。到了202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數位經濟體。雷雅雯教授闡述了中國科技發展體制的興起及其特點,尤其是該體制過度依賴工具理性的困境。這一體制引發的多種矛盾包括現實與表象之間的鴻溝、國家與資本之間的緊張關係、國家與公民之間的衝突,以及勞工與資本之間的對抗。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O3zDZiX-iJhhsTZp582nePr-417K1guPZQ8_-6MNbBlaIHw/viewform?usp=sf_link

【亞比中心系列演講】Concepts, Frameworks and Ideas to Capture Asian Gender and Family Changes

演講主題:Concepts, Frameworks and Ideas to Capture Asian Gender and Family Changes 主講人:Prof. Emiko Ochiai (京都產業大學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主持人:曾嬿芬(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時間:2023年11月20日(一)12:30-14:00 地點:台大社會學系319室 主辦:台大社科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演講大綱: Prof. Ochiai將分享她作為社會學者,長期以來以亞洲觀點研究家庭與性別現象時,如何回應發展概念和分析架構的挑戰。此次演講重點主要是從她的近作Sociology of the Intimate and Public Spheres 進一步發展,這本近作是奠基於她數十年以來研究累積的成果,她也將藉此機會探討亞洲社會學的未來。 主講人簡介: Emiko Ochiai(落合恵美子)教授現於京都產業大學現代社會學部執教,為京都大學社會學名譽教授。落合教授研究領域為亞洲家庭、性別研究與福利國家,透過跨國研究合作,致力於探討亞洲家庭的歷史演變與比較。近作包括Sociology of the Intimate and Public Spheres: Beyond the 20th-Century Care Regime (in Japanese, 親密圏と公共圏の社会学,2023), Japanizing Japanese Families: Regional Divers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