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與影音記錄】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Welfare States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s 研討會速記年金組場次 五& 六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Welfare States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s 研討會速記】
🕒日期:2024年3月16日(六)
【年金組場次 五& 六】
🎤講者:Professor Traute MEYER and Fang-Yi HUANG
✨主題:Women’s Gains Offsetting Men’s Losses? Pension Reform, Labour Market Change, and the Pensioner Household in Europe, Japan, Korea and Taiwan
此研究探討養老金緊縮的背景下,關照歐洲與東亞婦女地位的變化,研究發現,男性在勞動市場的地位因退休金制度緊縮而削弱,而女性的地位則因照顧敏感度和低報酬敏感度的提高而增強。在東亞地區,針對台灣、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的勞動市場比較,韓國的性別不平等最大,台灣最低,日本居中。研究結果顯示,韓國在三個國家中,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低,非正規工作性別差距最大,性別薪酬差距最大,最弱勢的女性。臺灣性別不平等最低,臺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高(直到45歲,然後下降),非正規工作率低,性別薪酬差距最低。日本是在兩國(台、韓)中間性別不平等,勞動力參與率高,但略低於臺灣,女性在非正規工作中佔主導地位,但總體角色低於韓國,且薪酬差距極高。
🎤講者:Dr. Chung-Yang YEH
✨主題:In Search for New Institutional Equilibrium: Institutional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of the Corporate Pension System in Japan and Taiwan
新的全球經濟和人口變化導致退休金制度退休金漸往私有化靠攏,並形成退休金緊縮。本研究比較日本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與發展,指出兩國各有其特點,日本的特點包括會社中心經濟、私有化政府銀行系統和以公司為基礎的勞動市場轉型。台灣的特點包括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與推崇自由主義的勞動市場轉變。兩國家在面臨退休金模式的轉變,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退休金轉型路徑,即日本的「二重結構」與台灣的「擴張」。葉教授認為,這是政治經濟行為體尋求制度均衡與制度連續性脈絡下的制度變遷,所共同造成的結果。
🎤講者:Dr. Kenzo YOSHIDA
✨主題:The End of Pension Crisis and the “Last” Reform for Japan?
Dr. Kenzo Yoshida研究日本2004年的福利政策改革,並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他引入宏觀經濟指數,並理解改革後的參數測量變化與這些變化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結論指出,改革受到「兩黨系統」和「官僚體制」的影響,看似官僚機構取得勝利,但從根本上是一種「免責策略」,且可能侵蝕日本的民主,並造成人民對退休金系統的不信任和退休金的外流,導致更嚴重的危機。日本的經驗可能是模範,也可能是警示。在後工業背景下,「迴避責策略」的案例研究值得深入探討,最後,他更質疑現況是否真正代表政策的成功和平衡。
🎤講者:Dr. Dah-Mi LEE and Won-Sub KIM
✨主題:Dismantling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ystem in South Korea? Explaining the Civil Service Pension Reforms
本研究以2000 年、2009 年和 2015 年的韓國公務員退休金改革為案例,探討機構連續性和改革的驅動因素。韓國2009年的公務員退休金改革有三個特點:「中間議題立場」的出現,政府變革從進步轉為保守,以及公務人員作為主要利害關係人的出現。2015年的改革特點主要為新福利的結合。Kim教授指出,儘管進行了改革,但韓國公務員退休金的基本結構幾乎未有變動,很大程度上受福利接受者的抵制和過渡成本的影響。此外,「問題定位」和「黨競爭」被認為是解釋改革結果的關鍵因素。Lee教授則分析了量化和質性指標,發現公務員退休金仍為公共支出的大宗。研究發現指出,皮爾森理論與政黨競爭理論的結合,有助於解釋民主化後的韓國福利國家。
(林佑儒速記,詹㝢婷、鍾瑋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