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與影音記錄】Hybrid Transnational Social Protection in Global Asia: (Re)constructing Safety Nets across Borders研討會速記 Panel 3

🎉【Hybrid Transnational Social Protection in Global Asia: (Re)constructing Safety Nets across Borders研討會速記 Panel 3】
🕒日期:2023年12月19日(一)上午
📖第三場次
Denise Tang老師透過香港跨性者在新冠疫情期間取得泰國變性醫療服務的案例,探討跨性別者的跨國醫療保護議題。香港的變性手術較便宜,但在法律上需要更長的註冊時間,泰國對同志友善的環境,與豐富的跨性別醫療資源,讓許多香港跨性別者更傾向於用更高的花費到泰國進行手術,也因此產生跨國不對稱的法律上,如何為這些跨性者提供權利的社會保護。
語言能力是取得移民資格很重要的一步,對留學生尤是。陳克瀚老師從留學語言補習班的個案,探討商業機構提供跨國社會保護的可能性。他深入訪談學生、觀察網路論壇,並在兩間補習班進行參與式觀察,發現補習班透過提升學生作答能力打造學生的保護網,再用同儕或機經題等方式來建造非正式的成功網絡,透過確保學生能夠在考試取得更高的成績以獲得入學資格,進而提升透過學歷提升取得技術移民的機會,並提供法律與留學國生活知識的諮詢。其作法看似提供學生資源,但這些考試準備機構卻學生之間無形的隔離、劃界和分層。學生取用資源的機會高度受到學生經濟能力所影響,導致跨國社會保護變得更加不平等。
Lake Lui老師探討在加拿大的中國學生如何在高度不確定的政治與經濟脈絡下,透過留學取得對個人與家庭的跨國社會保護。加拿大的跨國教育之所以能提供保護,因為學生的家庭通常富有、透過到已然高度國際化、商品化的加拿大高等教育進修,取得該國文憑既可讓自身的人力資本獲得更廣泛勞動市場的認可,提升參與跨國勞動市場的可能性,也較可能取得跨國公民身份,讓他們享有跨國且雙重的社會保護,但這種作法不是沒有風險,取得移入國永居或公民身分,可能造成其與中國的社交網絡斷聯,影響他們與中國親友的關係,並失去使用中國社會保護的資格。
錢宜群老師以福利國家、跨國社會保護和邊界管制三個理論框架,探討在東亞國家成為高齡化社會的脈絡下跨國照護工作者的社會保護機制。她比較了台灣與韓國的案例,發現韓國的移工居留權保障較臺灣更為妥善,但韓國對移工的族裔背景有較嚴格的管制,她表示,移工政策的形成與調整是一個有機的過程,並提及發展型移民國家(developmental migration state)的概念,即移民政策成為亞洲國家用來解決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如人口減少)的方式。
(許兆愷、張芷瑄速記,鍾瑋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