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與影音記錄】Youth and Student Movement in 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Sunflower/Umbrella Movement to #MilkteaAlliance and Beyond 研討會速記1

🎉【Youth and Student Movement in 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Sunflower/Umbrella Movement to #MilkteaAlliance and Beyond 研討會速記】
🕒日期:2024年4月11日(四)
這十年來亞洲許多主要的社會運動─舉凡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到泰國的示威與奶茶聯盟─都是由青年學生發起或主導。這次研討會討論學生在全球社會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些新一代的社會運動者將如何影響亞洲的社運模式與跨國串聯,以及亞洲社運在學術與運動實作上的啟示,並希望透過這些討論促進青年運動者的跨國交流。這次研討會採實體參與,共有約70人到場聆聽。4月11日的研討會共分為4個場次,在何明修老師與南樂(Lev Nachman)老師簡短但充滿熱情的致詞後,研討會由台灣學運相關討論開場。
【PANEL 1】Taiwan
🎤講者:Wen Liu、Silvia Frosina
第一場次共有2位學者發表論文。劉文(Wen Liu)探討了太陽花運動的成因,包括民眾不滿立法過程的黑箱作業,這其中也激起了民眾對於中國因素的疑慮。在太陽花運動時,台灣統獨議題從政治層面擴展到文化與社會層面,社會運動者發起的「天然獨的論述」,讓民眾開始認同台灣獨立的論述,並認同自身為台灣人的身份,青年被激起的獨立意識開始漸漸在後續的社會議題上發生影響力,從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選舉與罷免、台灣的防疫行動到烏俄戰爭,都能看到這些握有獨立意識形態的青年在事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劉文也指台灣青年反中國侵略的態度,有很高程度會反映在反國民黨的態度上,這使他們更會傾向於支持民進黨,但對民進黨的反對者來說,則有操弄亡國感的嫌疑,這可能會使在兩黨制的台灣走向兩極化,從而成為台灣的社會與政治問題。Silvia Frosina探討了政治機會對於社會運動的影響。在美國的經濟學人雜誌中,都將台灣形容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由於與中國政權的衝突位置,台灣在政治上處處受中國政權的阻攔。Silvia Frosina則指出,台灣在社會運動上有很高的動員力,觀察社運運動發生數量的軌跡,可發現臺灣近十年運動的高峰分別發生在國內的太陽花運動與國際上的支持香港運動。在這兩個運動潮中,不論是國內或國外議題,很大程度地與中國因素掛鉤。並且在兩個運動潮後,明顯加強國內民眾中的主權意識。與傳統討論社會運動中的媒體論述不同,Silvia 認為台灣社會運動動員力來自於兩岸緊張關係產生的政治機會,這類政治機會的影響值得在社會運動相關論述中更細緻的討論。
【PANEL 2】HK, Malaysia, and Transnationalism
🎤講者:Alex Yong Kang Chow、Ke-Liang Ng
第二場次的關注焦點移到香港、馬來西亞與跨國主義。在香港社會中,後殖民與去殖民的意識深深存在香港社會以及方興未艾的社會運動中,並反映在認識論、物質與制度層面。Alex Yong Kang Chow以南方社會(Global South)的視角分析殖民與反殖民的意識衝突如何影響社會運動,他指出,反殖民的意識使香港的民主黨在黨綱上表明了親中、民主的立場。這樣的反殖民立場的確幫助香港維持了一定的政治自主性,使其不再受西方社會影響,但在近年反中的社會運動中,這樣的去殖民立場卻成了社運動員的阻礙,讓自由主義難以介入港中的政治衝突,Alex認為在南方社會的殖民國家中,民主發展與社會運動動員的過程,都可能受這些後殖民與反殖民意識的影響,在分析南方社會的框架時,可納入殖民社會的脈絡進行討論,香港的案例分析也挑戰了西方中心的主流論述,為社運相關理論帶來新的可能性。Ke-Liang Ng討論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運動,他指出在華文教育運動中,社會運動被馬來西亞政府打壓,使得這些社會運動者開始以非主流的遊戲動員取代傳統的政治動員,來傳遞華國文化。由於馬來西亞希望發展馬來文與英文為官方語言,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升學系統,在馬來西亞社會的排華意識中漸漸式微,然而這激起了馬來西亞華人的不滿。馬來西亞華人青年開始組織了華文教育的社會運動營隊,青年在這些營隊中利用遊戲宣傳華語文化。Ke-Liang注意到這樣的動員形式,比起激起民眾對政府的反對意識,相對的是增加青年對於華語文議題的正面態度,有助於幫助這些運動意識深入青年的日常生活當中,他期望這種遊戲符號的動員能在青年社群中扎根,加強運動者對於議題的意識。Tuwanont Phattharathanasu探索以線上社會網絡存在的泰國Milk Tea Alliance(MTA)是否促進泰國與國際青年意識交流與線下社會運動的動員。在MTA之前,菲律賓的Network of Young Democratic Asians (NOYDA)已為東亞與東南亞的跨國社會運動青年提供許多交流機會。Tuwanon比較MTA與NOYDA的網絡結構,探討不同型態的線上網絡對於社會運動的影響力,他發現NOYDA成員有正式的社群身份,但MTA的社群使用者多來自大眾,成員身份更傾向非正式。這兩種不同結構的線上社群網絡在動員方式上有所差異,NOYDA成員中的政治意識型態較為相似,在動員上有一定基礎,MTA這種非正式成員社群的動員,可能會更依賴特定社會或政治事件來凝聚使用者,但也可能因此得到更大的動能來動員群眾。Tuwanon認為,在討論社會運動的網路社群動員時,針對社群網絡的結構型態與個別的社群網絡對行動者的影響,有助於我們對社會運動的瞭解與分析。
(許兆愷速記,鍾瑋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