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與影音記錄】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Welfare States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s 研討會速記年金組場次三 & 四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Welfare States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s 研討會速記】
🕒日期:2024年3月15日(五)
【年金組場次三 & 四】
🎤講者:Dr. Chung-Yang YEH
✨主題:Why Bismarck meets Beveridge in Taiwan
因應老年化、少子化的人口危機(demography crisis)、延伸而來的年金永續性問題和職業不平等(occupational inequality)等問題,葉教授提出新的年金模型。認為台灣政府在進行年金體制改革時,將結合以薪資和人口結構為基礎的Bismarck模型與盛行於英美國家的多層保障(multi-pillar)的Beveridge體制,形成全新的年金模型,以達到降低職業不平等和實現世代公平及財務永續的目標。但現今各主要政黨對年金改革的政策相差不大,制度改革又受到特定利益團體抵制等問題,導致年金制度改革仍未能有效展開討論與落實。
🎤講者:Professor Shih-Jiunn SHI
✨主題:Pension reform in China
中國的年金體制據稱是市場導向,實際上由政府主導,並且存在城鄉區隔、職業與居民等多個二元對立的碎片化系統,導致職業不均(occupational inequality),該項福利仍以城鎮職工獲益最多,尤其是退休金領域,職業差序(occupational order)較強。為修復年金碎片化問題,中國政府的作法是將公部門的年金責任轉移到私部門,並開始進行年金私有化。然而,由於中國威權體制下,中央、地方間的關係,與地方分權治理慣例,導致年金等社會福利的財政重擔落在地方政府身上。地方政府的財務限制可能出現財政赤字(deficit)導致社會福利短缺現象,甚至公積金(social pooling)不足。為解決城鄉差距,中國政府2014年開始將城鎮與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雙軌合一,2022年將全國各省公積金合併,成為全國一體化系統,嘗試透過富裕省份資源補充貧困地區的不足。施教授認為,中國政府的新制度下,仍存在地方和中央之間的衝突(central-local conflict),地方可能透過在全國一體化政策開始前提取留存(reserve)等方式規避,實際一體化的效果卻未可知。
🎤講者:Dr. Won-Sub KIM & Dr. Hyungyung MOON
✨主題:Context-based policy transfer theory in BP Korea Case Dr. Kim
本研究透過脈絡式政策轉移理論(Context-based policy transfer theory)解讀韓國基本年金(basic pension)體制的興起與發展,強調政治因素─如民主化、政黨輪替─對社會福利改革的影響。韓國年金於1973年成立,主要借鑑日本的政策,並在1998年、2007年和2014年經歷三次改革。基本年金與國民年金的融合以及非典型就業下覆蓋率和替代率下降的問題,在近期引起韓國社會的廣泛討論。Dr. Kim認為老年貧窮等社福相關議題的媒體曝光率,及民眾和受益者(recipients)對這些議題的觀感,都可能影響包含基本年金制度在內的社會福利改革過程與走向。民眾觀感會影響到政務官的續任與否與政策走向,受益者的杯葛則可能促使執政黨重視相關議題,並投入資源。
(駱又慈速記,詹㝢婷、鍾瑋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