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於淺灘:專業技術移民中階化的原因與後果

當各國的移民政策越來越以技術分層作為基礎,近年來,許多國家相繼放寬認定高技術移民資格,技術移民簽證不再只是資深專業人士或經理階層才能取得,受過大學教育、職涯初期的年輕人利用各種技術簽證到國外工作的人數快速增加,研究者將這個新發展稱為技術移民中階化(middling)。此次演講將探討遷移東亞的技術移民中階化的原因與後果。 受惠於東亞各國技術移民政策的放寬、高等教育機構推行國際化、網路資訊發達、移動成本降低、跨國聘僱管道增加等,促成更多年輕人到東亞各國發展。然而,這群人力資本處於中間、不上不下的新移民,經常在雇主對技能的認可以及移民規定之間的夾縫尋找出路與解套。此次演講將強調技術移民體制中常見的諸多矛盾,使得中階移民在日益分殊化的身分階層化體系(civic…

Taiwanese Identity as a Global Identity: The Networks of Skilled Labour Migrants in the UK and Canada.

Many people have pointed to recent nationalisation movements…

精神病怎麼跨國比較? 從「folie à millions」談起

思覺失調是否在世界各國看起來都一樣?這是戰後精神科學家共同關切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比較精神疾病的異同,在六零年代開始進行以「國際精神分裂先導研究的」為名的跨國診斷習作,台灣也參與其中,是影響世界精神醫學深遠的研究計畫。作者剛出版的新書《群瘋》,即奠基在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所謂「folie…

跨國照顧工作的肯認政治:以中國大陸的跨國手足為例

許多留在故鄉的人必須為移居他鄉的手足承擔老人照顧的責任,而這些家庭照顧者如何定位自身在跨國親族網絡中的位置?他們又是如何與海外的手足協商照顧工作中的難題?本次演講提出「肯認的經濟」(economy…

大逆轉:金融擴張如何推升不平等

近年各國對經濟不平等的熱烈討論當中,經常…

離散的跨殖民地公共空間:英治香港-新加坡華商的公民社會及其與日治臺灣的連繫, 1914-1941

本報告援引提姆‧哈潑(Tim Harper)對移民和離散性公共空間以及杜贊奇(Prasenjit…

What Did COVID-19 Teach Us about Us? Understanding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through its Pandemic Preparedness

While Taiwan’s success at containing COVID-19 is now a familiar…

逃逸中的「密醫」主體與非正式照護勞動之歷史諜影

本次演講主要通過追溯「密醫」的知識系譜,…

Institutionalizing Equality: The Politics of Women’s Right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Korea and Taiwan have shown a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ensuring…

疫情塵世的邊陲與互助

COVID-19的疫情,不僅造成全球社會重大的變動,而面對這些變動首當其衝的就是眾多的社會弱勢族群。從北美到東亞,社會底層的社群中,有許多人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面臨困境,有的則因為封城或經濟停滯而失去工作,也有人因需要繼續進行勞力工作,而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面對這些弱勢社群的因境與需求,我們也看到疫情中層出不窮的志願與互助的救援行動,甚至出現在過去被認為可能是市民社會意識薄弱的地方。全球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