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褲子:臺韓同運與酷兒史的去殖民思考

2019年臺灣完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階段性成果,同年也是首爾酷兒遊行舉辦第20屆的里程碑。我則注意到的是另一個時空上的巧合:2019年臺韓亦同時舉辦了以「文獻檔案」為基礎的酷兒主題創作展;這兩個展覽皆與「酷兒/同志檔案資料庫」的建構緊密連結,也呈現對於兩地酷兒/同志史的反思。本演講將從前述的「檔案」計畫開始談起,回溯「愛」的殖民系譜、以及戰後「褲子氏/穿褲的」生命經驗,討論臺韓同志/酷兒史的交織與分斷。我想透過這三個事/物件的討論指出,雖然臺韓的同志/酷兒運動或多或少都以西方/北美人權論述與社運為參照,但兩地的殖民歷史現實、才是真正驅動當代運動論述與策略的能量,更是同運與酷兒史發展的阻礙與限制。因此「去殖民」的可能路徑之一,即是看見酷兒的邊緣性不只與性/別身分有關,而是跟生命形態緊密扣連,也因此必須將經濟階級、甚或地緣政治連結思考,據此揭露各種權力系統結盟運作的方式,並讓多元參照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