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ross-Border Marriages in Asia: Shifting Landscapes of Gender, Ethnicity, and Social Integration 研討會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臺灣社會韌性研究中心(Taiwan Social Resilience Research Center)、GARC及臺大婦女與性別研究計劃(NTU Women’s and Gender Research Program)共同舉辦了一場以亞洲跨國婚姻為主題的研討會,匯聚了來自不同學科和地區的學者。



研討會由日本立教大學的石井沙里加代子(Sari Kayoko Ishii)教授開場,她探討了日本的婚姻移居者。透過比較分析,她揭示了非日本籍父母子女數量增長的趨勢,強調研究同族婚姻移居與非日本籍家庭的重要性。隨後,日本滋賀縣立大學的橫田幸子(Sachiko Yokota)教授以臺灣和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新港(Singkawang)的跨國商業婚姻為主題,分析臺灣男性與東南亞女性的婚姻動機,並聚焦家庭價值觀的轉變與婚姻仲介的角色。最後,中山大學的黃宗儀教授探討了香港女性與臺灣男性通婚所面臨的污名化問題,剖析了「婚姻階層」、排外情緒與語言歧視。



在評論環節中,夏曉鵑教授強調政治與社會接受度在移民中的作用,並建議將地緣政治納入同族移民研究。沈秀華教授呼籲關注男性在婚姻移民中的角色,並建議研究再婚現象以挖掘更多洞見。曾薰慧教授則提出應對日本移民政策進行歷史分析,並關注婚姻仲介對政策轉變的影響及人口結構的變化。



在最後的討論中,與會學者回應了問題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石井教授指出日本經濟政策對移民社群和第二代教育趨勢的影響;橫田教授則談到臺灣和印尼的政策變化,並提及印尼境內華人勢力的增加。黃教授建議從性別政治與地緣政治的角度重新檢視「超婚姻模式」(hypergamy)。



在問答環節中,與會者提出的政策建議包括解決日本的青年失業問題、改善臺灣的托育基礎設施,以及推動家庭團聚政策以應對生育率下降。研討會最終達成共識,認為跨學科合作對於理解亞洲跨國婚姻移民的複雜性至關重要。